关于颐合园春天的作文50字
1、冬天刚过,春姑娘就迫不及待的走来,今天我走进了初春的颐和园。我来过许多次颐和园,我见过夏天的颐和园,也见过冬天的颐和园。初春的颐和园不向夏天的颐和园那样花红柳绿,鲜花盛开,更不向冬天的颐和园那样白雪皑皑,初春的颐和园有着自己独有的美丽风景。首先,我们来到了大殿。
2、[描写颐和园的作文]从我们住的白石桥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颐和园,描写颐和园的作文。这时的颐和园正值春季,像个美丽的大公园。在一座座布满琉璃瓦,金碧辉煌的宫室旁,不时嗲温暖追着奇花异草俊俏的身影。
3、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净如洗,我在北京参观了向往已久的颐和园。一来到颐和园大门,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颐和园”。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勤政殿”,光绪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这里极为高雅别致。
4、颐和园内四处春意盎然,亭台楼阁,假山流水,处处美不胜收,无不让人不惊叹之处。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昆明湖畔,昆明湖中荷花随风摇曳,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在湖面上翩翩起舞。顺着湖畔,不一会,我们见到了一座三合院抬起头我们看到“玉澜堂”三个字。
5、春天真的很美好,一切都开始生长,我也是,慢慢地成长。幸好,我不着急长大,在这段悠然的岁月里,我可以足够变得更好,我在长大之前打赢了一场同完美的战役,就当所有的事情终将被岁月埋了单。未来的我会感谢现在的自己吧。望着嫩黄的迎春花,笑了笑,就像我一样呢,不畏风寒,迎风绽放。
6、那是一种极其让人难忘的生命力在春天的时候迸发出来。每一次我凝望着海棠树那被花团压弯的枝头,我都忍不住对身边的人说:“我总算明白什么叫花团锦簇、春深似海的味道了。
颐和园的故事,传说,50字左右
1、风景如画的颐和园有很多名胜。十七孔桥旁边的铜牛尤其吸引着中外游客,无不为它的精美造型和栩栩如生的神态赞不绝口。 关于这头铜牛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话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 慈禧建颐和园时,她想学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下手谕: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2、颐和园的传说故事: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
3、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
4、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有关颐和园的资料50字
1、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2、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广阔且以水面为主。它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参照杭州西湖并融合江南园林设计手法而建。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最终在乾隆帝时期形成现今规模,命名万寿山和昆明湖,并环以围墙称为清漪园。
3、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6张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
4、颐和园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长廊728米,彩画8000余幅,是其它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长处,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胜之一。 扩展资料: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
5、颐和园的景点介绍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中心景区,是颐和园的标志性景点。这座人工山高约41米,山上有着众多的建筑和景观,如万寿寿山门、九龙壁、宝瓶亭、千步廊等。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我对这个景点影响深刻,强烈推荐。昆明湖是颐和园中最大的湖泊,占地面积约3000亩。
6、光绪十六年,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建有小型电厂。它被称为“颐和园电灯办公室”,并被提供给颐和园。该研究所是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在该市设有“西苑电灯办公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和颐和园电灯两套发电机组和电灯被摧毁。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1、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6张)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2、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广阔且以水面为主。它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参照杭州西湖并融合江南园林设计手法而建。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最终在乾隆帝时期形成现今规模,命名万寿山和昆明湖,并环以围墙称为清漪园。
3、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