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时辰
1、天干地支对照表:子时-甲子、乙丑;丑时-丙寅、丁卯;寅时-戊辰、己巳;卯时-庚午、辛未;辰时-壬申、癸酉;巳时-甲戌、乙亥;午时-丙子、丁丑;未时-戊寅、己卯;申时-庚辰、辛巳;酉时-壬午、癸未;戌时-甲申、乙酉;亥时-丙戌、丁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源于中国古代对天象的观测的一种历法表示方法。
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时辰与地支对照: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对应地支子。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对应地支丑。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对应地支寅。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对应地支卯。
3、亥时,从晚上21时至23时,依次对应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1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以十年为一个循环,地支以十二年为一个循环,两者结合形成六十个时辰的循环。
4、时辰划分:一日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按照地支的顺序,依次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天干对应:每个时辰也与一个天干相对应,天干的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代的子时、丑时是怎么来的,分别表示现在的几点钟?
子时:下午11时正至上午1时正,鼠。因为鼠在这段时间最为活跃。 丑时: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牛。因为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时:上午3时正至上午5时正,虎。因为老虎在这时候最为猛烈。 卯时: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兔。因为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时: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龙。
甲或己日:23时—1时,甲子时;1时—3时,乙丑时;3时—5时,丙寅时;5时—7时,丁卯时;7时—9时,戊辰时。乙或庚日:9时—11时,己巳时;11时—13时,庚午时;13时—15时,辛未时;15时—17时,壬申时;17时—19时,癸酉时。丙或辛日:19时—21时,甲戌时;21时—23时,乙亥时。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子时是23时到1时,丑时是1时到3时,寅时是3时到5时,卯时是5时到7时,辰时是7时到9时,巳时是9时到11时,午时是11时到13时,未时是13时到15时,申时是15时到17时,酉时是17时到19时,戌时是19时到21时,亥时是21时到23时。
古代的时间观念中,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这些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分别对应夜晚和白天的不同时间段。以下是每个时辰的具体时间及其含义: 子时(23:00-01:00)子时指的是夜晚的半途,也称作子夜或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个时辰等于八个刻钟。在中国传统中,一个时辰指的是两个小时,即一百二十分钟。由于一刻钟等于十五分钟,因此一个时辰由八个刻钟组成。在古代,一个时辰被细分为八大刻和两个小刻。每个大刻再分为六个小刻,每个小刻相当于十分之一个时辰,总计八刻二十分。一天共有十个时辰,合计一百刻。
在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中,一天被划分为24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大致包含8到3刻钟,每一刻钟约等于现代的14分钟。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午时:时间是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未时:涵盖了下午13时至15时的部分。 申时:指的是下午15时至17时的时段。 酉时:时间是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1 戌时:涵盖了晚上19时至21时的时刻。1 亥时:指的是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的时段。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