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舶上的海水淡化的原理?
1、原理: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淡水的过程。特点:技术成熟,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就被应用于船舶上。但能耗较高,且需要较大的设备空间。 反渗透法 原理: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阻止盐分和其他杂质通过。通过施加压力,使海水中的水分子通过膜进入淡水侧,从而实现淡化。
2、远洋船只通常配备有海水淡化设备,以转化海水为淡水供船员日常使用。这种设备通常利用船舶主机产生的热量来完成海水淡化过程,从而在航行期间提供有限的淡水资源。 远洋船只会有两个淡水舱:一个用于储存日常用水(淡化后的海水),另一个用于储存饮用水(通常是来自陆地的自来水)。
3、其原理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海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过滤,从而去除其中的盐分和杂质,得到淡水。这一过程中,高压泵将海水加压后送入反渗透膜装置,盐分和大部分物质被截留,而纯净的水分子则通过膜层流出。
4、蒸留法:这是一种古老而成熟的技术,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再将蒸汽冷凝成淡水。这种方法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就被应用于船舶上解决淡水供应问题。反渗透法:反渗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方法之一。它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阻止盐分和其他杂质通过。
海水比重与盐度换算表
比重计和盐度的对照表:以海水温度15为界限 海水温度大于15 盐度=1305*(现在测的比重-1)+(现在的海水温度-15)*0.3 海水温度小于15 盐度=1305*(现在测的比重-1)-(15-现在的海水温度)*0.2 如何使用海水盐度比重计 比重读数和温度有关。要同时记录温度和读数。
比重二144.:3/(144.3/波美度)海水比重与盐度换算表 比重 盐度(96,…) 比重 盐度(%。) 比重 盐度(%。
测定时水温(t)高于17.5c时:s(%。)=1305(比重—1)+0.3(t—17.5)。海水密度一般在02~07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温度密度盐度的关系图如下: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越大。在冰点温度(35‰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91°C)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深度有关,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和压力而变化。
赤道附近盐度较低: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渐低。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1) ①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2) 洋流 几乎全部为海洋,陆地径流注入少,故盐度高。(3) 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晴天多。
(2)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水温由 ( 赤道)向(两极) 逐渐降低。而海洋表层盐度变化为盐度从南北半球的海区,分别向两侧的 (低纬度) 和(高纬度) 海区递减。
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
1、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较为复杂,在不同海域情况有所不同。 低纬度海域:表层海水温度高,蒸发强烈,盐度较高。随着深度增加,盐度逐渐降低。因为表层海水蒸发使盐分积累,而深层海水受陆地径流、降水等稀释作用影响小,且海水混合相对较弱。
2、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如下:首先将海水盐度变化分为水平方向变化(表层海水)与垂直方向变化(深度)两种情况。
3、高纬度地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在这些区域,降水量相对较多,而蒸发量减少,导致海水中的盐分浓度升高。 中低纬度地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原因:这些区域通常降水量较少,而蒸发量较大,使得海水中的盐分被稀释。
4、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海洋表层,由于蒸发作用,盐度相对较高。此外,表层海水还会受到陆地径流、降雨和海冰融化的影响,使得盐度变化更加显著。随着深度增加,这些表层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盐度趋于恒定。然而,在达到一定深度后,盐度开始下降。
5、海水盐度在表层相对均匀,但在盐跃层,随着深度增加,盐度变化显著。 盐跃层以下,盐度逐渐趋于均匀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 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增加盐度升高。
各种海鲜养殖盐度表是多少?
1、澳洲龙虾的养殖条件:在夏季,水温需保持在12-15℃之间,冬季则应为18-19℃,盐度应在24-26%之间。龙虾通常可存活一周,在不搅动水的情况下,每三个月换一次水。由于其活跃好动,除了小龙虾外,最好不要与其他海鲜混养。小青龙(小龙虾)的养殖条件:水温应控制在17-18℃,盐度为24-26%,一般可存活3-4天。
2、小青龙(小龙虾):水温17-18℃,盐度24-26%,一般可以存活3-4天。可与龙虾混养。多宝鱼、三刀鱼: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换一次水,二者可以混养。
3、澳洲龙虾:夏季水温维持在12-15℃,冬季则需保持在18-19℃。盐度应控制在24-26%之间。龙虾通常可在适宜条件下存活一周。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水。由于澳洲龙虾活动力强,不建议与其它海鲜混合养殖,除了小龙虾。小青龙(小龙虾):适宜水温为17-18℃,盐度保持在24-26%即可。
4、例如,皮皮虾适宜的盐度范围是23至27,梭子蟹则是16至35,而八爪鱼适宜的盐度在18至30之间。养殖海水生物时,必须根据具体种类来调整盐度。如需降低盐度,可适量添加淡水;如需提高盐度,则可以添加海水晶。其次,水生动物的养殖温度通常保持在9至15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则在11至13摄氏度之间。
5、鲟鱼、昂刺鱼和河虾的养殖环境:水温应为12-15摄氏度,盐度保持在0百分比,即纯淡水环境。明虾、基围虾、螺蛳虾和草虾的养殖条件:水温应控制在18-19摄氏度,盐度在16-18百分比之间。左口鱼的养殖温度:水温约为-2摄氏度,盐度在24-25百分比之间。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三者关系图
温度密度盐度的关系图如下: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越大。在冰点温度(35‰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91°C)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深度有关,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和压力而变化。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海水的性质(温度、盐度)★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在探讨海水的密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于特定温度下的换算表。这里提供的是15℃条件下海水的比重与盐度换算表,该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盐度如何影响海水的密度。在15℃时,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存在直接关联,盐度的增加会导致海水密度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