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制度是怎样形成的》读后感,,谢谢1000字左右
作者通过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分析,对于制度的发生与形成得出了这样几点认识:仅仅追求个人的动机或以“道德”来评价历史和制度的形成是不贴切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读后喜欢于苏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对于学术问题的讲求真理的精神及宽阔的思维领域。如果冒用恩格老的一句话,就是他(马克思)的头脑就象是一艘整装待发的军舰……《制度》文一篇很好的以具体案例说一般规律的文章。之所以不忍心说是论文,是因为论文听起来就是非常艰深。
读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有感 苏力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这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一书,汇集了作者发表的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全书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
秦国荣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中国经济法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科研获奖专著《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08年获得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基本理论;WTO法律规则。学术成就: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等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发表于法学类权威期刊、CSSCI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
我国历代的改朝换代是怎样进行的?
如果现在的统治者愚昧无知或者有严重的内忧外患,根本不能关心别国的侵略,那么结果只会是改朝换代,袁鹤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几乎都和这个有关。可以说,这就是封建社会不断改朝换代的原因。夏商周之所以存在时间比较久,因为他们是奴隶社会。国君只能管辖自己的领土,不能直接控制全国。而且是集体劳动,能抵御更大的封建。这也就是这三个王朝存在时间比较久的原因。
因而上到门阀贵族下到穷户苍生,只需一无时机就会去觊觎皇位,而历代王朝的继任者们都是一代比一代企图吃苦,一旦他们开端昏聩,不得人心以后,觊觎者们就无机可趁,改朝换代也就屡见不鲜了。
没办法,只有改朝换代!再杀一批地主,再把土地分给流民,过几十年又要来一次。如此反复,反复如此。中国古代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土地兼并—重新分配—再兼并—重新分配—再兼并这样循环往复。
狭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曹操)确立三省六部制,废除九品中正制。(隋.杨坚)修筑大运河、三征高丽(隋.杨广)玄武门事变(唐.李世民);陈桥兵变(宋.赵匡胤);靖康之耻(宋.赵佶、赵桓)大蒙古帝国疆土:东临太平洋、北至北冰洋、西地中海、南占东南亚。
日本司法制度的变迁
1、在为期四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司法改革、英美司法制度改革、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亚非地区司法制度改革问题、中国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官制度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司法改革:中国与世界 贺卫方教授以“司法改革:中国与世界”为题,指出:司法改革不仅是中国的话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话题。
2、日本古代官制,一个深邃而丰富的体系,从律令制的萌芽到明治维新的变革,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让我们一起探索这段非凡的官制变迁之旅,从大宝律令到养老律令的规范化,直至外位制的创新。
3、日本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组织 近代司法组织的形成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还没有系统的法院组织体系,司法与行政不分。1871年成立司法省,民刑裁判权统一由其监管,地方则由地方行政官兼任司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