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在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因机智而闻名于世。他曾经在一次诗会中与一位对联高手对联。对联高手自信满满地写下了他想象出的对联:“红尘过眼轻风尘,明月无心细纹横。”全场响起掌声,众人纷纷称赞他的才华。
这位文学家谦逊地笑了笑,然后取出一块纸写下了以下的对联:“轻风尘红尘过眼,细纹横明月无心。”全场陷入了沉默,连对联高手也自愧不如。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机智的古人常常能够用简单的对仗和语法创造出有趣的对联,而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两位好友的。他们一直都喜欢玩对联,互相切磋着对仗和构思。有一天,其中一位好友突然犯了失态,写下了一句揶揄对联:“多学少生总成烂薯。”全场哄堂大笑。
另一位好友面带微笑,用相同的对仗,写下了这样的对联:“多练少嗔必成材竹。”全场为他的机智喝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的奥妙在于灵活运用语言,亦可体现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人的。他是一名热爱对联的年轻人,经常在各种场合展示他的才华。有一天,他参加了一场对联比赛,场上的对手都是一些有名的文人。
年轻人信心满满地写下了这样的对联:“春风十里茶花香,秋月一天酒馆灯。”全场为他的对联点赞。接下来,轮到一位老者,他面带微笑,写下了这样的对联:“茶花香里春风十里,酒馆灯前秋月一天。”全场为他的对联交口称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并非只有一种对仗方式,巧妙的语法调整也可以让对联更有趣味。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
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楹联小故事有哪些?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2、伞铺酒馆合写春联
山西有两兄弟双合门面开了一家铺子,长兄经营纸伞,老弟经营汾酒。商店开张营业那天,兄弟俩特意请当地名流写了一副对联: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春联贴出后,看的人特别多,都夸这联写得好。上联以“打得开,收得拢”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雨伞的形状,又诙谐地展望了店里的生意行情;下联用“醒的少,醉的多”绘声绘色地摹写酒馆的热闹场面,又劝谕人们保持清醒头脑,联语寓意深刻,因此招徕了不少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