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化是哪年?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
1956年为什么要实行公社化?
人民公社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例如平整土地、治理水患、改良水土、修建水利工程等大型工程,几乎都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开展并完成的。没有这个时期,也没有如今整齐漂亮的农田。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与小农经济的对抗,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增长,为日后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社是什么单位?
性质是“政社合一”。 农村实行的是乡社分立的管理体制,乡是基层政权,合作社是农业经济组织。而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政社合一、分级管理的体制。农村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权机构。它不但负责全社的农业生产,而且还对工商学兵等实施统一管理。
城市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它集中地行使上级规定的一切行政职权。公社又是经济组织,是生产、交换、分配和人民生活福利的统一组织者。有人说,城市人民公社与街道办事处是换汤不换药,是一个机构、两种称呼而已。这是一种误解。城市人民公社与原来的街道办事处有本质的不同。原来的街道办事处是区的派出机构,按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的规定有三项任务,即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而城市人民公社则是既管政治思想教育,又管生产、生活,还管居民工作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
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的规模是一乡一社,人民公社的组织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三级,公社管理委员会,在行政上就是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领导。
巴黎公社运动的事件经过?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工人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普法战争所导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端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
(一)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以前,法国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法国1848年革命失败后,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二帝国主要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但是,财富却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人民群众生活贫困。
其中,工人阶级的处境最为艰难。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贿赂盛行,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在1857年和1866-1867年的两次经济危机中,工人工资不断下降,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失业工人日益增多,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大规模罢工,罢工中诞生了一大批工会组织。到1870年,法国成立了67个工人联合会。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前的两年里,法国工人的罢工就达到188次,参加者近13万人,工人的斗争也开始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
第一国际及其在法国的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1864年12月,第一国际巴黎支部成立。1865年巴黎支部改组,建立了由瓦尔兰、马隆、卡梅利纳等17人组成的支部委员会。到1870年春,第一国际在巴黎的支部由先前的13个增加到25个,还建立起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此外,还建立了国际里昂联合会、马赛联合会、鲁昂联合会等地区性支部。第一国际的会员和同情者达到2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