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的故事或传说
1、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2、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
4、石蛇桥 以前大山里有一条凶猛的蟒蛇,经常出来骚扰村民,后来村民焚香祷告,蟒蛇被天神击毙,变成石头,躺在这条山涧之中。村民们怕蟒蛇复活,在石涧之上修建了石桥,镇住了蟒蛇。桥下是一条长长的山涧,山涧之中尽是石头,石头之中,有一条黑色长长的石脉,据说这就是大蟒蛇所变。
5、桥的传说故事:相公桥的传说故事 虎溪———吉水县城东恩江末梢的一条支流。虎溪发源于青原区富滩镇古富村北面。早在南宋末年,这条小江上就建有一座石拱桥,名为相公桥。这座桥古时候是吉水县城通往水南、白沙、沙溪、东固,甚至上兴国、赣州的必经之路。
6、断桥——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在断桥上,流传着许仙和白娘子的凄美故事。糖桥——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
洛阳桥的来历是什么?
江上有桥,即著名的洛阳桥。关于此桥的来历,说法不一,然而当地人都认为是宋朝状元蔡襄所建。据民间传说,在宋之前数百年,当地有一屠户,操刀半生,一日忽有所觉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将所余猪肠猪肚,全部倾入江中。
洛阳桥名字由来 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如下:洛阳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洛阳桥头有一座蔡襄庙,供奉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镇上现在很多老人也都知道他们来自于河南洛阳。
蔡襄造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
这也源于闽地客家文化,相传在唐朝初年,战争不断,在福建泉州一代,有大量的中原人迁入,且多为河南洛水、河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的语系称为河洛语),这些中原人看泉州的山水的士地势像洛阳,就给当地取名洛阳,并在当地洛阳江上建了一座桥,称洛阳桥。
宋朝太守蔡襄是怎样修造洛阳桥的?我能把小故事简单的写下来。
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蔡襄任泉州太守期间,他为了解除洛阳江沿岸人民的渡江困难,决心建造一座大桥。然而,要在这深不见底、急流浪大的洛阳江上建造大桥,堪比登天还难。1053年4月,蔡襄母舅卢锡带领许多人一道来协助他建桥。他们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捐工捐资。
蔡襄造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
蔡襄亲自指挥数千名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工程浩巨的洛阳桥终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江中。
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洛阳桥的传说作文280字
1、明代王世贞说:“万安桥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 洛阳桥故事传说 洛阳桥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最伟大的石桥,这么巨大的建筑工程,牵动了千千万万过往行人的感情,对倡导修桥的郡守蔡襄无不产生敬仰之情,历代人们竟相歌颂、赞美。
2、在洛阳西北面建了一座新的洛阳桥。古桥是用石头砌垒起来的,而新桥是用水泥和钢筋造成的,架在江上,犹如彩虹卧波,十分壮观。新桥比古桥更牢固,虽未经千年沧桑,但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江河的冲刷,仍毫发无损,正因为有了这座桥我们洛阳的经济才会日益繁荣。
3、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4、洛阳桥的传说是一个女子经常对她的孩子讲起当年过洛阳江落难和她许愿造桥的事,教育他要努力读书,才能建造洛阳桥;在京城时,这个孩子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他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5、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6、记得母亲夜里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时,经常给我们讲述蔡襄造洛阳桥的民间故事和昭惠庙福佑帝君显灵除恶扬善、保境安民的神话传说,在天真幼稚的心灵里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洛阳桥的传说
1、历史上评价极高,皇宋书录)说:“蔡公万安桥记,大字刻石最佳。南宋周必大说:“蔡忠惠公大字端重沉着 , 宜为本朝第一。洛阳桥上皆入书法冠冕也。”明代王世贞说:“万安桥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
2、洛阳桥的传说是一个女子经常对她的孩子讲起当年过洛阳江落难和她许愿造桥的事,教育他要努力读书,才能建造洛阳桥;在京城时,这个孩子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他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3、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
4、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王实等人开始建造大石桥;至和、嘉祐间,蔡襄两知泉州时继续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年2月)竣工。桥全用花岗岩石砌筑,长360丈,宽5丈。
5、江上有桥,即著名的洛阳桥。关于此桥的来历,说法不一,然而当地人都认为是宋朝状元蔡襄所建。据民间传说,在宋之前数百年,当地有一屠户,操刀半生,一日忽有所觉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将所余猪肠猪肚,全部倾入江中。
6、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洛阳桥的传说 碧波荡漾的洛阳江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我国宋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她留传下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传说,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洛阳桥的来历?
江上有桥,即著名的洛阳桥。关于此桥的来历,说法不一,然而当地人都认为是宋朝状元蔡襄所建。据民间传说,在宋之前数百年,当地有一屠户,操刀半生,一日忽有所觉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将所余猪肠猪肚,全部倾入江中。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横跨在福建惠安至泉州市交界处的洛阳江上。始建于北宋皇五年(1053年),是当时住泉州郡守的蔡襄主持修建的,历时六年零八个月才完成。桥长约1200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500个扶栏,还配有石狮、石亭、石塔和武士石像等,规模宏大,是我国古代第一座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城东13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原名万安桥,建于北宋年间,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