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房管局网站
1、西安市房管局因机构合并改革,已组建为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是: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因机构改革部门合并,自2019年10月24日起原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网站永久下线。
2、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即西安市房管局)网站地址为:官方网站—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蓝湖九郡项目已于2012年11月30日开盘,交房时间为2020年底。
3、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公示名单在西安市房管局网站上进行公示,西安市房管局网站由政务网——西安房产政务信息网和服务网——房99服务网组成,您可到房99服务网 服务中心—-公示公告-西安市住房保障中心 栏目中查看公示的名单。
4、西安市高陵区泾河工业园(北区)西高路南侧的蓝湖九郡是由预售权的。依据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西安市商品房预售项目公示平台(选择高陵县、输入蓝湖九郡)查询的数据可知,其是获得了官方预售许可的。
5、登录市房管局官方网站(http://)通过以下路径查询:房管局曝光100家未备案证明的西安房产 通过微信公众号“西安房管”查看。
6、拿着您的网签合同,去房地局调个档案就行了 !或者在网上查询:西安市房产资讯网(上这个网就行)网签合同号显示在购房合同的右上角,您有了网签合同备案号之后,可以在西安市房管局网站上查询您的合同备案情况。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内设机构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即西安市房管局)设10个内设机构。
档案室在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内。地址:西大街116号房产交易大厦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1980年4月1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市政发[1980]73号文批复:“西安市房产管理局”更名为“西安市房地产管理局”。
西安雁塔区房管所的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建设科、建筑工程管理科、物业管理科、人防管理科、雁塔区城建监察大队、雁塔区人防稽查队、雁塔区住房与城乡建设综合管理中心、雁塔区住房保障中心、雁塔区住房与城乡建设资金管理中心。
组织机构 成立市住建局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环境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住建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下设两个工作组。承担牵头工作任务的处室要积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第三条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是本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征收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系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83年4月,是负责全市人才交流和人事代理的专业服务机构。
西安房管局在哪里呢
西安市房屋管理局的具体地址为西安市碑林区西大街116号房产交易大厦。西安市高新区国土房屋管理局的具体地址为西安市雁塔区锦业路1号。西安市长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具体地址为西安市长安区新华街371。
西安房管局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16号。西安房管局是负责西安市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政府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房地产政策、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等。
是只要有一家。根据查询百度地图信息显示,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是负责全市房地产行政管理的政府组成部门,具体地址在西安市碑林区东大街8号。
西安碑林区西大街116号。西安市房产局地址在西安碑林区西大街116号房产交易大厦,附近的公交站为广济街(市信访接待中心)站,可以乘坐23路、31路前往。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官方网站
在网上查询登陆这个是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网站,只需在首页进入房产政务的信息网就可以啦!具体操作:首先点击省市链接进入到各地房产管理局的网站去进行查询之后需要您输入产权人的姓名以及产权证号。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即西安市房管局)网站地址为:官方网站—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蓝湖九郡项目已于2012年11月30日开盘,交房时间为2020年底。
西安市房管局因机构合并改革,已组建为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是: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因机构改革部门合并,自2019年10月24日起原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网站永久下线。
陕西西安房管局的电话是多少
1、西安房管局即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址是西安市雁塔南路300-9西安建设大厦A座,电话是029-88668123。
2、您可以拨打电话02987610294。 这个电话就是西安市房管局的咨询电话。 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的时候,跟服务人员认真的进行沟通和探讨有关房产或者办理房产的一些程序的问题。
3、西安雁塔区房管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翠华南路146号;联系电话:029-85264904。
4、西安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9月1日起正式开通“965345”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语音咨询、政策和业务咨询、举报投诉等信息咨询服务,人工接听时间为9:00—12:00,14:00—18:00。
5、热线电话的开通,与我局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口袋房管”、短信服务等平台一起,共同构建了多样化的服务渠道,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