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康乾盛世,为何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呢?
总之因为康熙对贪官的宽容,对其他地区连年征战,因此造成了康熙末年国库严重空虚。但是在康熙在位时期,他也做出了许多成就。
康乾盛世,是中国连续时间最长的盛世。但是,康乾盛世也不得不面临财政亏空的问题。在康熙初期,国库大约有1400万两的结余,康熙用这笔钱平定了“三藩之乱”。随着全国稳定下来,农业恢复发展,清朝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看起来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的康熙盛世,为什么都出现了粮食亏空的状态呢?频繁发生的天灾,使得收获的粮食大幅减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想下雨的时候就会闹旱灾,多下雨的时候就会闹水灾。
所以说,康乾盛世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什么到最后不堪一击呢?因为“酋之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大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自清朝的铁骑入主中原以来,清朝先后出现了——位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康熙初年与外国有贸易往来,康熙末年为何突然禁海?
原因:为了防止沿海居民商贩资助郑成功;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滋扰生事”;为了抵制鸦片走私。影响:这种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和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清廷为办铜需要,最初并不禁海,后来为了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势力,才实行海禁,而且较明代更为严厉。
直接原因--海盗西方入侵。自洪武以来,逃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给当地的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为了消除这种麻烦,守土有责的明清两代直接选择了海禁。
是对明朝防范,禁止民间出海贸易的政策继承,是清朝政权巩固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了防止郑成功势力不断的从海上进攻。
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九子篡位的历史事件
1、九子夺嫡,又称九王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9个儿子们争夺皇位,最终四皇子胤禛夺嫡胜利的历史事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废除二阿哥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引发皇子们的皇位之争。
2、九子夺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有24个儿子,其中9个参加了皇位争夺。最后时刻,天甲皇城太深,被皇帝御心包围的皇城转世。
3、皇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为廉亲王,“八爷”之首。
4、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诏,着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帝取胜告终。
介绍一下康熙末年的皇子间的皇位之争
九子夺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有24个儿子,其中9个参加了皇位争夺。最后时刻,天甲皇城太深,被皇帝御心包围的皇城转世。
在康熙执政的末期,他的九个儿子上演了一出著名的“九龙夺嫡”,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为根绝诸子间的夺位之争,康熙帝释放了废太子和皇八子,恢复皇八孑的爵位,康熙四十八年(1709),再次立胤乃为太子。但他对长子的刻薄耿耿于怀,胤是一直被幽禁于家中,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过世没有再获自由。
在中国历史上,皇子们为争夺储君帝位的斗争并不鲜见,但其中最为激烈的党派斗争,就属康熙晚期“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于九位皇子的夺嫡事件中。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
太子党、大千岁党、三爷党、八爷党和四爷党。其中的“八爷党”势力最强。但最后“四爷党”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太子党 顾名思义也就是以皇太子胤礽为首的党派。索额图为其首脑人物。
此次任命,使朝廷大臣及外省都抚认定十四子乃康熙晚年属命之人。康熙晚年由于太子废废立立而引起的皇子夺嫡之争,由开始的各树党羽,招罗大臣至此已演变成两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