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音律为什么没有4和7
古筝没有4和7的音。由于筝的定弦是五声音阶而不是七声音阶,它要求左手在“3”音上按弦,使得“3”弦升高一个音变为“4”音;左手在“6”音上按弦,使得“6”弦升高一个全音变为“7”音。更直白的说,在古筝音列中是没有7两个音。所以这两个音要靠按压6弦使其音高升高至7。
而五度相生律又被称为民族调式,就是123561,可以称作宫商角徵羽,这是以五度的音高跨度相生的音律,一般中国民族乐器都是采用这种音律,其实也不是没有4和7,这在五度相生律里被称为清角和变宫,在古筝中4和7都是按出来的。
不是,谱子还是有的,但就是乐器上没有这两个音。我是学古筝的,弹7就把6升高,别的古典乐器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最大的是什么?
1、弦数不同 古琴:又称为“七弦琴”,具有七根弦。 古筝:古筝至少有13根弦。因此,从外形上看,古筝比古琴大得多。产生的年代不同 古琴: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筝:古筝又称“秦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超过二千年的历史。
2、古琴和古筝的形制不同。古琴造型独特,通常只有七根弦,琴身呈狭长形,较为古老典雅。古筝则有更多的弦,通常有二十多根,琴身较宽,外观也更为现代化和多样化。两者的演奏技法存在差异。古琴演奏注重意境和内涵,通过琴音传达情感,弹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技法讲究揉弦、吟唱等细腻手法。
3、古筝与古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弦数的差异。古琴,亦称七弦琴,拥有七根弦,而古筝通常拥有超过13根弦。以下是古筝与古琴之间几个主要区别的详细说明:弦数差异 古琴:它是一种七弦乐器,具有七根弦。 古筝:古筝至少具有13根弦,有的甚至更多。
4、古琴与古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形、弦数、演奏方式和表现力等方面。首先,从外形上看,古筝通常为21根弦,可依情况增加至22根或23根,而古琴则固定为7根弦,因此古琴也被称为7弦琴。古筝上设有雁柱,形似大雁,这使得古筝在演奏过程中能实现多种辅调和支撑,音色较为洪亮,琴体宽大,表现力丰富。
古筝没有4和7音吗?
古筝的调子里没有“4”“7”这两个音符,原因在于中国传统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体系,只有6五个正音,其他包括4和7在内的所有音都属于偏音,在古琴、古筝等乐器定弦时通常不会被设置。
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里,4和7 是“偏音”,其它音为“正音”,偏音运用极少,大都为正音,所以,在设置琴弦时,没有把4和7设置在内。但通过“按音”可以取得这两个音。
是被认为是偏音。古筝没有4和7的音调,是被认为是偏音。中国传统音乐中更常使用正音,而偏音较少运用。在古筝的琴弦设计中没有包括4和7。通过按弦可以得到这两个音。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和谐与平衡,正音通常更令人愉悦,而偏音显得邪异或刺耳。
古筝十大基本技巧的演奏要点及五大派别的风格特点
快四点;即快速的勾、托、抹、托技法的组合技法。其特点是速度快,强调勾指重音,力度大,易使旋律流畅秀丽,节奏明快、活泼。 快夹弹:即快速抹、托技法的组合运用。这种技法除速度快的特点外,并在乐曲中使用的次数较多,再时与“快四点”相组合运用,能使旋律线更加清晰,犹如珠落玉盘。
江浙筝也被称为武林筝,流行在杭州一带。其演奏特点包括“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这种多元化的演奏技法让江浙筝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中州筝是传统南北风格的综合体,包含了南北派古筝的特色和风格。
北派(河南,山东)直爽粗犷,南派(客家,潮州)细腻幽雅。北派的曲子手上很忙,心里没有负担,练熟了之后如过山车一样就一路弹过来了;南派的曲子手上没有那么累,但是心里想的多,气息,韵味,都要心到,然后手到。
其另一个特点,就是“插指”的运用,它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中所没有的,因为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是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它派别。
陕西派古筝的技法特点包括左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压按弦,以及右手大指大关节长摇等独特演奏技巧。 河南派古筝源自“大调曲子”(鼓子曲),这种曲艺形式以曲牌联缀为特点,筝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提及北派古筝,陕西派不可不提。《呜呜歌》作为陕西流派的代表作品,是古筝音乐中“秦声”的伴奏乐器,并逐渐演化为“秦腔”。在陕西眉户中,古筝也曾是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其曲谱即为秦筝演奏谱和陕西流派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