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层对比
1、在煤层对比的各种方法中,首先,标志层法利用具有明显特征、稳定且厚度适中的岩层作为对比标志,可分为区域性、全区性和局部性标志层,是煤田勘探中的常见手段。其次,岩相-旋回特征对比法适用于海陆交替相的含煤岩系,通过绘制标准剖面并对比其他剖面的旋回和相特征,以划分和对比小旋回。
2、由于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的时间及煤田地质条件的差异,除坊子煤田及五图煤田外,其他煤田石炭-二叠纪煤层编号不统一,为了准确叙述煤层情况和煤岩层对比,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将煤层对比情况列于表4-1。2煤层:在淄博煤田和阳谷-茌平煤田不可采,章丘煤田不发育,黄河北煤田局部可采。
3、当岩心钻探采心率满足规范要求时,参照钻孔柱状,结合煤岩层的曲线异常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煤层的解释比较简单;当岩心采取率差或完全无岩心样本时定性解释煤岩层就变得较为复杂。这时可选用逻辑判定法、曲线形态特征判定法、标志层特征判定法、对比判定法进行解释。
典型丹霞地貌(燕山期)红层与广义丹霞地貌红层沉积特征对比(图2-至...
1、丹霞地貌可以概括为(指狭义(典型)丹霞地貌)。燕山运动形成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褶皱、上升,经风化剥蚀、重力崩塌、流水冲刷和冻融冰劈、风蚀和生物作用造成的以丹崖赤壁为代表的地形。
2、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晚期,使侏罗系受到构造变动,盆地东部发生北东向的梳状平行褶皱,西昌红层盆地,规模较小,其坳陷时代与沉积岩性均同于四川盆地。 滇中楚雄—元谋地区,构造上是中生代大型坳陷,堆积了三叠系海相、陆相红层,中、下侏罗统含煤湖相层,以及上侏罗统到白垩系陆相红层(图2-4~图2-6)。
3、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丹霞山位于丹霞盆地,丹霞盆地作为一个盆中之盆置于韶关盆地内部,而韶关盆地又位于南岭地区,属于中国板块划分里的华南板块。简单来说,丹霞盆地于燕山期形成内陆盆地并接受沉积,喜马拉雅期盆地整体抬升出露地表,经受风化剥蚀,丹霞地貌就此开始发育。
4、由石网、大金湖、八仙崖、金铙山四个园区和泰宁古城游览区组成,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是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泰宁的特色美食暖菇包是泰宁人挥之不去的乡愁,形似水饺,暖菇包外表虽然朴实,可是一旦咬下一口,软糯的外衣融合鲜美的馅料,滋味妙不可言。
油页岩矿床地质特征
结构复杂。在露天区发育较好(发热量一般在02~36MJ/kg)外,含油率一般28%~05%,平均75%,向西部、深部很快相变为泥岩、粉细砂岩,尤以东部很快被粗砂岩相代替。上2-中油页岩一般变化较大,8线以东相变为砂岩代替而增厚之。含油率低,一般为4%~6%,平均86%,发热量低。
油页岩层具分叉复合特征,含夹矸0~2层,属结构简单型。夹矸岩性为含油页岩、粉砂质页岩,以含油页岩为主。油页岩层顶底板以砂质泥岩、含油页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砂岩、泥灰岩。属较稳定型顶底板。 Cy4油页岩层 位于C段中部,上距Cy4油页岩层04~369m,平均130m。
过去,我国将含油率在5%以上的油页岩定为富矿,并计算储量;含油率在5%以下的油页岩定为贫矿,不计算储量;也有将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定为贫矿,高于10%者定为富矿。 (一)油页岩地质特征 油页岩外观呈浅灰至深褐色,多呈褐色;具微细层理;相对密度为4~7吨/立方米。 油页岩主要成分是有机质、矿物质和水分。
火山岩储层特征差异
1、表5-1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据邹才能等, 2011) 储集空间差异 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有火山、成岩和构造等3种作用, 依据其成因特征, 可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为熔岩型、 火山碎屑岩型、 溶蚀型、 裂缝型4类, 各种类型在产出部位、 展布形态、孔隙类型、 物性及渗流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火山岩储层包括爆发式火山岩、溢流式火山岩、侵入式火山岩3类。 火山岩和沉积岩的划分依据是自然界岩石的特征及形成作用的差异。 侵入式火山岩是高温黏稠的岩浆冷却固结的产物,岩浆固结的过程是从高温炽热的状态降温并伴有结晶作用。
3、次火山岩相边部和内部在储集条件、结晶程度等方面有一定差别,可以划分为内部亚相、外部亚相,但考虑到其规模小,难以作为主要储层,暂不划分亚相。 火 山通道相 火山通道是连接岩浆房和地表的孔道,其中的充填物即为火山通道相岩石。火山口和火山通道都保存比较好,具有侵入至喷发过渡的特点。
4、总体上, 火山岩储层物性具有中孔低渗的特征。 储集物性火山碎屑岩好于熔岩, 熔岩中酸性岩好于中基性岩, 不同盆地和区带略有差异。 储层物性与深度关系 准噶尔盆地发育的火山岩深度范围较大, 从146m到6010m都有。
5、火山喷发后, 冷凝熔结和压实固结形成的火山岩, 原生气孔互不连通, 没有渗透性, 只有经过后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地质作用改造, 才具有储集性 (邹才能等, 2011)。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不仅控制了储集体形态和规模, 也控制着储集空间的类型和岩石矿物组分特征。
6、火山岩的岩相不仅控制了火山岩储集体的形态规模及相互间的联系, 而且也控制着储集空间类型和储集层岩石组合特征, 因此造成不同火山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层及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 此外, 构造运动和构造部位对断裂的形成和火山岩中裂缝的发育程度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