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草莓病害是怎样发生的?
病原: 为藻状菌(烟草疫霉菌、辣椒疫霉菌和草莓疫霉菌)。除危害草莓外,还可侵染番茄、辣椒、茄子等。传播途径:病组织内卵孢子在土中越冬。借雨水或灌溉时经水和空气进行传播。高温多雨气候有利于病害流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方发病较重。防治措施:选择优良品种。高垄栽培,避免果实与土壤接触。喷施25%甲霜灵500倍液2~3次。
草莓白粉病发病规律:草莓白粉病病菌侵染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80%以上,温室生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头年11 月、次年3 月中下旬为病害高发期。生产上栽培密度过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较大或氮肥施用较多时容易发生病害。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的病害。病菌在草莓植株死亡后,菌丝体和厚垣孢子会随病残体遗落至土壤中,或存在于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度过越冬期。当进行草莓分苗时,病菌能随此过程传播并蔓延。草莓移栽时,厚垣孢子会发芽,病菌则通过根部的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植株。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子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草莓生态环境正符合白粉病菌发生和侵染的要求。
请问这是草莓什么病害?应该怎么治?
1、前三个照片明显是灰霉病,各地抗性不一样,建议咯菌腈或者异菌脲或者木霉菌或者腐霉利或者丁子香酚或者啶酰菌胺或者嘧菌环胺(注意嘧菌环胺瓜类慎用)等等交替使用农药成分。打药要打遍打透。保护地要控制湿度,阴雨天可以结合使用腐霉利等等杀菌烟雾剂。严重的病果,病叶早早用塑料袋包着拿出去。
2、草莓革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和根部,匍匐茎上也能发病。根先发病,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向里变黑。幼果受害后,病部褐色或深褐色,逐渐发展到整个果实变褐,后干枯、硬化、呈皮革状;成熟果实受害后,病部表面皱缩失去光泽, 白腐软化。高湿条件下,果实表面有白色霉状物,病果有一种难闻的气味。
3、草莓结了果就黑了,主要因为感染了叶斑病。这是一种又称蛇眼病的病害,它对草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叶片受害: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这些斑点随后会扩大,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边缘呈现紫红褐色,中央则变为灰白色,并略有细轮,使得整个病斑看起来呈蛇眼状。
4、草莓黑霉病的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造成果实腐烂,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害症状: 果实腐烂:草莓黑霉病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采收后的果实如不及时处理包装更容易被浸染,造成果实大量腐烂。
草莓叶斑病怎么辨认?
因此,及时辨认草莓叶斑病的症状对于种植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观察叶片上的病斑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叶斑病。此外,还可以通过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和环境条件来辅助诊断,以确保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草莓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初期症状:叶片上出现暗紫色小斑点,这些斑点随后会扩大成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边缘呈深紫红褐色,中央部分则变为灰白至灰褐色,略带细轮纹,整体呈现蛇眼状。湿度高时的症状:病斑表面会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在病斑上可出现许多小黑点。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叶片出现水渍状红褐色不规则病斑:最初在叶片下面出现,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为深绿色。病斑扩大融合:病斑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一大片,渐变为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溢出菌脓: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叶背可溢出菌脓,而在干燥条件下则成薄膜状。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 最初在叶片下面出现水渍状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为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融合成一大片,渐变为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溢出菌脓,干燥条件下成薄膜状。叶片发病后常破碎,严重时植株的生长点变为黑色而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