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板换热器主要技术参数
1、螺旋板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以下几点:公称压力:0.0、6MPa,定义了设备的承压能力。允许工作温度:碳钢:20℃~250℃不锈钢:20℃~320℃,定义了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流速:液体:一般为1m/sec,确保流体达到湍流状态。气体:需大于等于10m/sec,以提高换热效率。
2、螺旋板换热器主要技术参数介绍如下:公称压力Pg定义为0.0、6MPa。允许工作温度范围:碳钢为-20℃~250℃,不锈钢为-20℃~320℃。选用设备时,需确保设备通道内的流体达到湍流状态,液体流速一般为1m/sec,气体流速需大于等于10m/sec。设备支持卧放或立放,但用于蒸汽冷凝时只能采用立放方式。
3、两块薄金属板在器内形成两条螺旋形通道,在顶、底部上分别焊有盖板或封头。进行换热时,冷、热流体分别进入两条通道,在器内作严格的逆流流动。
4、换热器设计需要提供以下参数:物性参数:壳程换热介质进出口参数:包括进出口的压力和温度。管程换热介质进出口参数:同样包括进出口的压力和温度。这些参数用于确定换热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结构参数:换热器型式: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在设计上有不同的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大全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有AES500-6-54-6/25-4Ⅰ、BEM700-5/6-200-9/25-4Ⅰ等。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包括AES500-6-54-6/25-4Ⅰ和BEM700-5/6-200-9/25-4Ⅰ等。 AES500-6-54-6/25-4Ⅰ型号代表浮头式换热器,具有平盖管箱,公称直径为500mm的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均为6MPa,换热面积为54㎡,使用外径为25mm的高级冷拔换热管,管长为6m,为4管程单壳程配置。
BES换热器型号BES600-6-90-6/25-2I B=250mm。管束与壳体的热变形互不约束,因而不会产生热应力。其优点是管间与管内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设备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无法检查,制造时对密封要求较高。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一般包含多个部分。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中会体现公称直径、管程数、壳程数、换热面积等信息。
换热器有多种不同型号,常见类型及部分型号如下:管壳式换热器: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有BEM等。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且两流体温差较小的工况。
管壳式换热器分为Ⅰ级和Ⅱ级。Ⅰ级换热器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Ⅱ级换热器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重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的一般场合。换热器的型号按如下方式表示。
换热器管内径怎么取
1、②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管的长度扣除伸入管板内的长度后的长度,和换热管根数,计算的管束外表面积;对U形管,一般不包括U形弯管段的面积。③公称换热面积A: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
2、换热管内径圆整方法如下。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 壳体内径为: ( ) l b D i 2 1 + = α 式中 iD —— 换热器内径; m b —— 正三角形对角线上的管子数;查表 ,取 27 = b ; l —— 最外层管子的中心到壳壁边缘的距离;取02d l = 。
3、首先用工艺计算确定换热面积。然后选择换热管壳体直径及长度,布管。最后确定换热器内直径并取整。
4、有色金属管可采用钻孔或铰孔的方法,也可以用 尖錾对管口进行錾削的方法来拆除。使用钻孔或铰孔的方法拆除管子时,钻头或铰刀 的直径应等于管板上孔口的内径。钻孔或铰孔时,把管子在管板孔口内胀接部分的基本金属切削掉,则管子即可从管板中拆除出来。
5、在套管换热器环形截面内传热时的当量直径=4×流通截面/润湿周边,化简后等于外管内径-内管外径。
6、化工原理d0/di代表di是管外半径,do为管内半径;基于管内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其中的dm是换热管的内外半径的对数平均半径,dm=(di-do)/ln(di/do),当di/do2时,可以改用算术平均值,即取dm=(di+do)/2。传热系数K是表示换热设备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参数,是进行传热计算的依据。
换热器的型号BEM500-0.52/0.11-30-3.0/25-4代表什么意思
型号BEM500-0.52/0.11-30-0/25-4具体如下:封头管箱,公称直径DN500mm,管程设计压力为0.52MPa,壳程设计压力为0.11MPa,公称换热面积30m2,换热管长3m,换热管外径25mm,4管程,单壳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可参考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第10条——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