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平声还是仄声?
1、按照中华新韵的话,目前是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是第一声吧,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再打个比方,”国“在我们念来是第二声吧,算是平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目前分三种吧,第一种,律诗常用的,平水韵。第二种,就是填词常用的,词林正韵。
2、一声和二声就是平声,三声和四声就是仄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定了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标准,平仄声调用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声调简明的区分了声调,按照相对应的音调分类,把一声和二声分为了平声。三声和四声分为了仄声。
3、仄声,读音zè shēng,汉语词汇,指的是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三声。普通话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仄声会有错误。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
4、一二三四声对应平仄:- 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像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中国古时候的人说的是什么语言
1、中国古时候的人说的是古汉语。 广义地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的书面语言。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2、古人在先秦时期说的都是文言文,但后来文言文与口语逐渐分化,古人说的话也就变成了口语,与文言文逐渐脱节。普通老百姓也是这样说话。古代的官话与方言:中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也是不同时期“普通话”的定义。
3、中国古代不是讲普通话,每个朝代都有官话。是某地的方言。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4、首先先弄清楚,中国七大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北方方言)、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这七种方言其实并不能完全的清楚地划分谁是古汉语的正统,因为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而且说到中国古代一般是指1840年之前,中国的历史那么长,古汉语也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总共有多少种语言?急,就今日
1、根据现有资料,中国一共有大约80多种语言,其中61种已被确认为主要语言。这61种语言可以分为五大语系、9个语族和14个语支。其中,汉藏语系的语言数量最多,共有31种。在61种主要语言中,约有85%的语言存在方言或土语的区别。
2、中国拥有八种官方语言,分别是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彝语、壮语和满语。汉语作为广泛使用的官方语言,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发音和拼音规则蕴含着艺术性,反映了中国千年的文化传承。
3、中国现有129种语言。中国境内的语言有129种之多,而且差异很大、各有特色,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五大语系,另外还有5种混合语,以及无法被归类的朝鲜语。其中,汉藏语系76种、阿尔泰语系21种、南岛语系16种、南亚语系9种、印欧语系1种。
4、中国拥有超过130种民族语言。这些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和语族,具体包括: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及其方言,以及藏缅语族的语言,如藏语、羌语等。汉语方言又分属多个方言区,如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各具特色。
羁和撷怎样读
1、羁,ji,声调一声,音同机。羁是约束的意思,放荡不羁。撷,xie,声调二声,音同鞋。红豆生南国,……愿君多采撷。
2、A项“拮、诘、洁”读jié,“撷”读xié;B“慰藉”之“藉”读jiè;C项“句读”之“读”读dòu。 答案:B “樵”读qiáo,“愀”读qiǎo,“诮”读qiào,“悄”读qiāo。A项都读líng,C项都读qiè,D项都读suō 答案:A A项全读lù。
3、shēnɡ nán ɡuó 红 豆生南国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春来发几枝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愿君多采撷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此物最相思。全诗翻译: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4、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撷蕙仙人洲,日下舞雩归。在仙人洲采摘蕙草,太阳西下时回到家中。晴光阔天宇,羃羃祥烟飞。晴朗的光芒照耀着广阔的天空,祥瑞的烟雾飘扬。旦起修羊酒,来观石麟儿。清晨起床,酿制美酒,前来观赏石麟。刮眼玉骨异,无用金络羁。
5、芸芸众生(yun 二声 yun 二声 zhong 四声 sheng 一声):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