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打针时间表图片大全
一类疫苗接种时间表 卡介苗:出生时接种。 乙肝疫苗: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一针。 脊髓灰质炎疫苗: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一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 百白破疫苗: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一针。 白破疫苗:6周岁时接种。 麻腮风疫苗:8月龄、18月龄各接种一针。
总有些爸妈一时“忙忘了”这事 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 ▽ 最新疫苗接种时间表!有了它,爸妈不怕措打漏打 2019年4月25日为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但对很多爸妈表示,尽管早早看过了各种育儿书籍,但每当看见疫苗名字就很头大,对啥时打也“蒙查查”。
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卡介苗:<3月龄完成。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要接种卡介苗和第一剂乙肝疫苗。这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注射,但应分别在不同手臂接种,例如,卡介苗在左臂,乙肝疫苗在右臂。接种疫苗后,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接种疫苗后的半小时内,应在观察室观察半小时,确认孩子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后再离开接种区。
第一次去会填写表格,内容是宝宝姓名出生日期还有父母的名字和电话等等,就是在地段医院留个底,以后去了就有档案了。 然后打针,打好了医生会给你。
给新生儿打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给孩子打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来说,孩子在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生病或感冒的情况下进行注射比较合适。避免在孩子饥饿、疲劳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进行注射。保持清洁卫生:在给孩子打针前,要确保注射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医生和护士也需要做好手部的消毒工作。
小孩出生第一次打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具体来说:卡介苗接种: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乙肝疫苗第一剂接种:同时,新生儿也需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注意事项: 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注射,但应分别在左右手臂接种。
其次,24小时内应避免孩子洗澡,以防接种部位因针眼未完全愈合而被水污染,导致细菌感染或局部化脓。此外,三天内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鱼、虾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感冒引发症状。
接种疫苗后,不宜立即回家,需在医院等候20至30分钟,以确保及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宝宝接种疫苗后,父母应关注宝宝的卫生情况,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以防局部感染。出生后的小册子会详细列出宝宝需接种的疫苗和接种时间表,家长务必严格按照此表进行接种。
大家有哪些关于给新生儿打疫苗的经验可以分享呢?
多喝水:接种后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帮助身体代谢。 记录疫苗接种情况 保存接种记录:每次接种后,医院会提供接种证明或记录卡。家长应妥善保存这些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和后续接种安排。提醒功能:有些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提供疫苗接种提醒服务,家长可以设置提醒,确保不错过接种时间。
了解疫苗种类和时间表 选择信誉良好的医疗机构 准备相关资料 注意观察反应 保持沟通 遵循医生建议 定期复查通过遵循这些经验分享,家长可以为新生儿提供最佳的疫苗保护,同时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提前预约和了解疫苗信息 预约接种:提前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了解接种时间、地点和所需材料。了解疫苗:向医生咨询新生儿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作用、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做到心中有数。 确认宝宝的健康状况 健康检查:在接种前,确保宝宝没有发烧、感冒、腹泻等不适症状。
第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白百破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A群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膜炎),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甲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