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梁配筋图吗
图中这条梁的配筋信息看不懂,请前辈详细说明下,谢谢。
图中这条梁的配筋信息可能让您感到困惑,现在我将详细解释一下:L3(1) 200×500表示这是一个编号为3的非框架梁,一跨设计,梁的宽度为200毫米,高度为500毫米。?6@200(2)表示使用的是直径为6毫米的钢筋作为箍筋,间距为200毫米,采用两肢箍形式。
Φ25 + 3Φ22(-3)/5Φ25:表示梁下部有两排钢筋,上排共5根钢筋,其中2根直径为Φ25的钢筋伸入支座,3根直径为Φ22的钢筋不伸入支座;下排5根直径为Φ25的钢筋通长布置。总结:钢筋梁配筋图主要通过特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表示钢筋的直径、间距、数量以及位置等信息。
跨度4米钢筋混凝土梁配筋方案:可用240X400的C25砼梁,底筋2Ф25直筋,2Ф25弯筋(离支座1米处开始45°上弯), 箍筋Ф8200,过梁伸入墙内0.5米。下面3根25的,中间2根25的,上面2根25 的,承重梁下面3根25的,上面3根22的,界面24厘米X40厘米。
你好,我来为您解答一下。次梁搁置出的箍筋加密至3@50,箍筋直径同主梁 指的是主梁作为次梁支座时的一个构造处理,就是主梁在有次梁相交的位置,也就是次梁搭在主梁处的位置,主梁的箍筋需要加密,在次梁两侧各有3根间距为50,钢筋规格同主梁其他部位箍筋。下图为示意。
梁配筋图纸符号详解
1、钢筋图纸中的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如下: KL5(2)200×500:表示编号为5的楼层框架梁,梁高为200mm,宽度为500mm。 φ6@100/150:表示箍筋直径为6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 2φ18;2φ16:表示上层主筋为2根直径18mm,下层为2根直径16mm。
2、基础梁在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顶部和底部的配筋用符号B和T来表示,分别代表底部和顶部的钢筋配置。B代表底部钢筋,T则代表顶部钢筋。基础梁通常位于地基土层上,作为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将上部建筑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3、基础梁配筋中的“y”代表下部纵向分布钢筋的间距。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梁配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y”这一符号在基础梁配筋图中,通常用来表示下部纵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框架梁钢筋标注图,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1、第三排的信息,表示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的型号、根数、直径。图中表示上部钢筋为6根直径为28mm的HRB400级钢筋,下部也是一样的。最后一排表示抗扭钢筋的型号、根数、直径。图中表示抗扭钢筋为HRB400级钢筋的抗扭钢筋,8根,梁两侧各4根,直径为18mm。
2、框架梁钢筋标注图的解读如下: 图纸解读的基础是理解每条梁对应的集中标注,避免混淆。若集中标注错误,将无法正确获取信息。 确定梁的名称代号是关键。例如,图中标注的是楼层框架梁【KL1】。 集中标注后,()内的数值显示梁的跨数,如(10)代表10跨。
3、这个叫梁的集中标注,具体每行的表示意思如下:第一行:梁,本张图中编号1; 梁总的跨数为1跨;梁宽250、高450。第二行:箍筋材质为三级钢,规格8,间距200,2肢箍(每道中只有1个单箍筋)。第三行:上部贯通主筋为2根三级钢14,下部贯通主筋为3根三级钢18。
4、梁名称与代号:识别梁的名称代号是基础。例如,【KL1】代表这是一条楼层框架梁。 跨数与尺寸:集中标注中的数字(如(10))显示梁的跨数。尺寸1000×900表明梁的宽度为1000毫米,高度为900毫米。 箍筋信息:箍筋的型钢直径、间距和肢数在标注中给出。
谁可以帮我计算一下下图中的框架梁的钢筋?谢谢!
梁的钢筋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梁的总长度。根据文本,梁的长度为 4m 加上 4m 加上 2m 加上 3m,总计 18m。 由于梁的长度超过了 9m,需要按照 9m 长的钢筋进行计算,并且进行搭接。搭接通常按照 40 倍钢筋直径(d)进行计算。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如下:柱钢筋 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梁钢筋 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下部通长钢筋计算: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纵筋可在柱支座外内力较小处搭接,即距边缘Ln/3范围内连接。抗震框架梁须避开箍筋加密区。
梁钢筋怎么算?
1、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截面240×500,纵筋二级钢du(HRB335),箍筋一级钢(HPB235)。梁上部纵筋2根直径10mm钢筋;梁下部纵筋5根直径25钢筋分两排布置,下排3根,上排2根;梁侧面设置4根直径10mm腰筋(梁两侧各设置2根),用直径6mm间距300拉筋拉结;箍筋直径8mm间距150梁全长布置。
2、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梁钢筋 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3、墙身水平钢筋包括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计算公式为:外侧钢筋 = 墙长 - 保护层;内侧钢筋 = 墙长 - 保护层 + 15d。墙身纵筋计算公式为:基础插筋 = 弯折长度a + 锚固竖直长度h1 + 搭接长度2LaE或非连接区500。
4、在计算梁的配筋用量时,首先要确定上部通长筋的长度,其计算公式为: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若梁高减去保护层后的直锚长度大于等于LaE,则取Max(LaE ,0.5hc+5d)。当梁高减去保护层后的直锚长度小于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5、框架梁的端节点。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过节点中心线,当水平锚固长度不够,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但变折前水平锚固长度≦0.45la(la为纵向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弯折后的垂直锚固长度≦10d,也不宜>22d。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端节点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
6、梁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如下:直钢筋:长度计算公式:钢筋长度 = 构件长度 + 弯钩长度增加值 两端保护层厚度。弯起钢筋:长度计算公式:钢筋长度 = 构件长度 + 弯钩长度增加值 + 弯起长度增加值 两端保护层厚度。箍筋:总长度计算公式:箍筋总长度 = 单根箍筋长度 × 箍筋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