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御寒等级一览表
我国气象局将冬季寒冷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寒流、小寒、冷冬和酷寒。根据寒冷程度的不同,羽绒服的御寒等级也应有所差异。寒流级羽绒服适用于温度在-5℃至-10℃之间的天气。这类羽绒服轻薄且便于携带,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其面料多为尼龙或涤纶,填充物以600蓬松度为主,厚度适中,便于携带。
一级最优。含绒量的多少代表了抗寒等级70%达标、80%抗寒、90%最优,哥伦比亚羽绒服含绒量90%为一级最优。
以下是一些御寒好的羽绒服推荐:凯乐石:充绒量不少于200g,防寒等级高,蓬松度高,适合零下三十度的温度。迪桑特滑雪羽绒服:充绒量300+,蓬松度700+,御寒性能满分,是天猫连续三年双十一的销量冠军。
波司登登峰系列。南极年平均气温-40℃~-50℃,“登峰系列”正是南极科考队的战服,代表了波司登的顶尖技术水平,堪称全球顶配版羽绒服。
常规羽绒服:100-200g 厚款羽绒服:200-300g 超厚款羽绒服:300g以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绒量 选择合适的羽绒服充绒量,需要考虑居住地区的温度、个人耐寒性以及穿衣习惯等因素。
迪桑特滑雪羽绒服:这款羽绒服的充绒量超过300克,蓬松度达到700以上,其御寒性能极佳。正是由于其卓越的保暖效果,该款式在天猫连续三年双十一期间销量夺冠。 欧标羽绒服:在羽绒服世界中,其保暖能力仅次于8000米级别的500克充绒极寒羽绒服。可以说,将其归类为羽绒服世界的第二梯队是当之无愧的。
90绒羽绒服充绒量对照表
| 250-300 5 | 300-350 10 | 350-400 此外,充绒量还与羽绒服的尺码相关。尺码越大,所需的充绒量越多。
一般情况下,羽绒服的充绒量大约在90%左右。根据不同的款式,充绒量通常需要达到250-320克才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充绒量越高,保暖性能越好。对于日常穿着,充绒量在180-250克之间是比较常见的选择,适合气温在-20°至-5°之间。
含绒量90%的羽绒服,其充绒量的确定需考虑服装尺码、品牌等多种因素。一般而言,中码羽绒服的充绒量大约在150至200克之间,但不同品牌和尺码的羽绒服充绒量可能有所差异。高端品牌可能提供更高充绒量的羽绒服,而经济型品牌则可能使用较低充绒量。
至2岁的孩子身高在80至120厘米,体重10至20公斤,建议充绒量为240至320克。2至3岁的孩子身高在90至130厘米,体重12至25公斤,建议充绒量为280至380克。3至4岁的孩子身高在100至140厘米,体重14至28公斤,建议充绒量为320至450克。
充绒量90%是多少克?充绒量一般在250克至300克之间。正规的羽绒服通常采用鸭绒作为填充物,鸭绒是指鸭毛经过高温消毒灭菌后的产物,含绒量实际上指的是鸭绒的粉碎程度。国际标准一等品的鸭绒含绒量通常在90%以上。目前机器粉碎的最高含绒量也只能达到90%,剩余的10%是粉碎不完全的鸭毛,俗称鸭毛片。
不同温度穿衣参考表
夏季穿着(1-2级):适合穿短款衣类,衣物厚度在4毫米以下。 春秋过渡季节穿着(3-5级):适合穿单衣、夹衣、风衣到毛衣类,衣物厚度在4-15毫米。 冬季穿着(6-8级):适合穿棉袄、羽绒服等,衣物厚度在15毫米以上。
不同温度穿衣参考表如下: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大,穿衣的厚度越厚。1-2级为夏季穿着,指短款衣类,衣服厚度,在4毫米以下;3-5级为春秋过渡季节穿着,从单衣、夹衣、风衣到毛衣类,服装厚度在4-15毫米;6-8级为冬季穿着,主要指棉袄,羽绒服类,其服装厚度在15毫米以上。
高温环境(气温28°C)- 推荐穿着:轻薄的棉质或麻质衣物,如短袖、短裤、短裙等夏季服装。 温和热环境(气温20-29°C)- 推荐穿着:棉麻混纺的衬衫、轻便的长裙、薄T恤等夏季服装。
炎热温度:当气温超过28摄氏度时,适宜选择轻薄透气的夏季服装,如短袖衬衫、短裙、短裤等。 热舒适温度:在20至29摄氏度范围内,穿着以棉麻为主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服装是舒适的。 舒适温度:在20至29摄氏度时,可以选择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装或职业套装。
不同温度的穿衣标准:炎热 温度>28摄氏度 夏季着装:轻棉织物制作的短衣、短裙、薄短裙、短裤。热舒适 温度在20~29摄氏度之间 夏季着装: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舒适 温度在20~29摄氏度之间 春秋过渡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