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投降过日本,却被称为抗日英雄,为什么
中国近代上有一位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他做过土匪,也投靠过日本,但却仍旧是抗日英雄,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毛-主席一句话道破真相,他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做马占山!马占山,字秀芳,满族人,早年曾在哈拉巴喇山落草为寇,后来加入东北军,成为张学良将军部下将领。
是马占山。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男,字秀芳,汉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男,字秀芳,满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中国实现的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胜利,这背后,有不少情报人员的功劳,夏文运就是其中之一。到了日本人投降之后,夏文运被当作汉奸,曾经一度要命丧于此,当时人人都骂他是汉奸,幸好,李宗仁亲自作证:“夏文运非汉奸,他在日伪政权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吾之派遣的。
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他本是黑龙江省依兰县的大地主,日本鬼子占东北后,也侵犯了地主的利益,谢文东参加了依兰人民反抗日寇的土龙山暴动,被推举为领袖,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后来他率部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他的队伍兵多粮足,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力量,谢文东当过抗联第八军的军长,也成了声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马占山将军为什么诈降日本
1、原因:在东北抗日初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马占山不得不用缓兵之计诈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坚定一心拨乱反正,不过月余,他便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并秘密将12辆汽车、6辆轿车、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
2、然而,在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中,马占山将军也采取了所谓的“诈降”策略。这一策略实质上是他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之道,是为了保护抗日力量不受消耗,并继续在敌后进行抗日活动。他在伪满洲国担任省长期间,实际上并未参与任何有损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的活动,他的行动始终围绕着抗日的大局。
3、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1932年2月诈降日军,4月通电反正,任黑龙江救国军总司令,重创日军。后在日军进攻下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6月返回上海。
东北军将领【优选29句】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将领之间的分歧加剧,如王以哲将军因和平主张被杀害,而张学良则离开东北军。张作相等将领则在东北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东北军内部出现了严重对立和残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的努力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1937年,东北军在整编和东调的过程中,力量被削弱,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形容兵哥哥帅气的句子兵哥哥真是英俊潇洒啊!兵哥哥的笑脸,是一种自信从容,苦难面前永不退缩的坚强韧性;是一种乐观心态,挑战困难面前波澜不惊的豁达洒脱。生活像一面镜子,微笑就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
骁勇善战历经百战的中国第二十九军,一九三○年正式由蒋介石亲自收编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派任宋哲元为师长。其前身是以冯玉祥为总司令著名的西北军,为南京政府与地方军势力如东北军、西北军、晋军、赣军尚未整合完成前,嫡系军队以外的一支强大军势。
面对李将军的进攻,北军严阵以待,准备充足。 十万东北军民血,难洗国耻屈辱痕。秦淮犹唱绯靡曲,纸醉金迷民国音。祖国河山寸寸好,誓死保卫钓鱼岛。
东北军撤到关内,留在东北的部分东北军为什么投降日军
1、年,918事变,马占山于江桥阻击日军北上黑龙江,毙伤日军1000多人,但始终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而败退。32年2月马占山诈降日本。3月,囤积军事物资以后,再次举起抗日大旗。但始终是孤军奋战,6月,被日军包围,7月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突围,但部队已经被打散。
2、因为张学良令兵将不可抵抗。他自己说,是判断失误,他没想到日本人发动的是灭国战争,他以为只是挑唆事件。
3、其他部队中,尽管有部分直接参与抗日,但也有部分附逆,国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部分抗日受挫后选择投降。1954年,王之佑,曾任宾县吉林抗日政府省委委员的东北军将领,通过笔供回忆了这一时期各部的动向,这部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4、一:张学良对日本军方意图的误判,认为日军只是挑衅而已,所以采取不抵抗政策。二;国民政府对日本政府控制日本军方能力的高估,所以采取谈判方式。三;国内政局不稳,西有中共在发展壮大,南有胡汉民的粤政府与日本军方勾结意图夺权。四:绥靖政策在西方大行其道,大大纵容了日军的野心。
5、“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被调入关内,数量骤减,这一举措为日军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事变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军迅速瓦解,部队分崩离析,有的撤入辽河走廊,有的投降,还有部分加入抗日民族武装。
马占山为什么投降
原因:在东北抗日初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马占山不得不用缓兵之计诈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坚定一心拨乱反正,不过月余,他便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并秘密将12辆汽车、6辆轿车、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
马占山并未投降。马占山是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他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时,展现出了坚定的抗日决心和顽强的抵抗意志。在抗战过程中,马占山率领部下进行了多次英勇的抵抗战斗,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虽然他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战斗中可能面临极大的压力,但关于他投降的说法并不属实。
马占山孤军无援,几乎弹尽粮绝而战败,投降一个月就囤积起战争物资,再次抗日,当然是诈降了。
年,918事变,马占山于江桥阻击日军北上黑龙江,毙伤日军1000多人,但始终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而败退。32年2月马占山诈降日本。3月,囤积军事物资以后,再次举起抗日大旗。但始终是孤军奋战,6月,被日军包围,7月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突围,但部队已经被打散。
为了保存部队的实力,马占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1932年,马占山宣布投降日本,随即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后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顿时国内一片哗然,各种讨伐声不绝于耳。
很快局势来了个大反转,江桥抗战过后不到三个月,马占山竟然投降了日本!担任伪黑龙江省长、后有升为满洲国军政部长,马占山的反复无常,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怀疑,但他在众人一片指责声中,利用自己的职权筹集了部分军费和军事物秘密送往黑河等地,给国军作抗日之用。